盛夏六月,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布瓦什西三維項目修理場地熱浪滾滾,地表溫度直逼50℃。51歲的鈑金電焊工申慧,正蜷身趴在一台推土機下。焊槍在他手中穩穩推進,灼目的弧光在昏暗的空間裏閃爍,豆大的汗珠不斷從安全帽檐滾落,浸透了厚厚的工作服。作為項目修理團隊裏唯一的焊工,申慧肩負著110台特種車輛和推土機的焊接維修重任。對他而言,這高溫下的“烤”驗,是再平常不過的工作日常。
沙漠施工,地形複雜,設備損耗極大。車輛在顛簸中,側護欄變形、保險杠開裂、防翻架鬆動、廂板撕裂是家常便飯,銹死的螺絲更是修理中的“硬骨頭”。每當這時,就需要申慧這樣的鈑金焊工“妙手回春”。憑藉一手精湛的焊接技藝,他成了各個項目爭搶的“技術尖兵”。
誰能想到,這位如今的技術骨幹,當初也曾面對龐大的特種機械設備感到無從下手。申慧原是幹測量的,轉行之初,面對陌生的領域,也曾迷茫。
“多虧領導給我安排了江濤師傅!沒有他的悉心培養,就沒有今天的我。”申慧常把這句話挂在嘴邊。但工友們都知道,師傅領進門,修行在個人。沒有申慧自己那股子鑽研的韌勁和實幹的狠勁,光有好師傅也成就不了今天的“申師傅”。
在布瓦什西項目,設備外表修復工作量巨大,疊加沙漠酷暑,挑戰嚴峻。為了搶抓清晨短暫的涼爽時光,提高效率,申慧總是天剛濛濛亮就出現在修理場地。“早上天涼快,出活!”這是他樸素的信念。即便是在基地相對固定的設備檢修期,他也總是埋頭苦幹,焊花四濺。焊推土機的大輪時,他常常抓著焊槍原地一蹲就是大半天,專注的身影無聲地訴説著責任。他的付出,工友們都看在眼裏,打心底裏佩服。
多年的摸爬滾打,不僅練就了申慧嫺熟過硬的手藝,更積累了不少實用的“土經驗”。“不光幹勁足,關鍵是技術硬!”這是大夥兒對他的一致評價。這份“硬”,是汗水澆灌出來的。連續三年,申慧的野外出勤天數都在300天左右,連續三個春節,他都堅守在沙漠腹地的項目上。今年春節,大隊特意安排他回家團聚,可沒等過完正月十五,他又風塵僕僕地趕回了工地——他心裏放不下那些需要維修的設備。
在廣袤的西部工區,正是靠著申慧和另外兩名焊工兄弟的默默堅守,三百多臺轟鳴的施工設備才得以“筋骨強健”,持續奮戰在地震勘探一線。他們用手中的焊槍,在飛濺的焊花中,書寫著平凡崗位上的非凡堅守。那一道道被汗水浸透的身影,那一簇簇照亮維修場地的弧光,正是無數物探一線工人無私奉獻、保障國家能源勘探事業的最動人寫照。(供稿人: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生産支援中心曹震李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