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班牙媒體關注中國菜:多元文化造就豐富風味
西班牙《國家報》7月27日文章,原題:中國大菜譜:味道像陳年奶酪的皮蛋和“叫花雞” 中國菜不僅滋味豐富、風味多樣,更蘊含療愈功效。毋庸置疑,中國憑藉其幅員遼闊和多元文化,成為世界頂級美食大國之一。
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和56個民族,每個民族都擁有獨具特色的飲食傳統。從黃河、長江沿岸的沃野河谷,到青藏高原的高寒之地,再到內蒙古地區的半乾旱草原,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塑造了各地迥異的烹飪習慣。
中國有句日常問候語是“吃飯了嗎?”這足以體現飲食在民族身份認同中根深蒂固的地位。在中國,“你告訴我你吃了什麼,我就能説出你是誰”這句法國歷史學家的名言得到了充分印證。中醫認為,“每種烹飪方式都會對維持生命的‘氣’産生深遠影響,‘氣’也被認為是維繫陰陽平衡的關鍵,而陰陽則是構成宇宙的基礎”。西方作家如此描述中國食譜的精髓:“每種食物都可能促進或阻礙體內氣血流通。”
在一本收錄了超過650道菜譜的中國美食書籍中,你會發現,我們熟知的春卷和中國安徽地區用豆腐皮包裹的五香豬肉糯米卷(腐皮卷——編者注)截然不同,而所謂的“三鮮飯”和中國五花八門的炒飯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,比如廣東荷葉飯、潮汕煲仔飯等等。
你還能發現中國人對雞蛋的熱愛:他們用成百上千種不同的方式烹飪雞蛋:加少許醋、蔥花和菌菇快炒,腌製成皮蛋、蒸蛋、滷蛋……烹飪雞蛋的方式幾乎和中國人口一樣多。有趣的是,著名的被部分西方人稱為“千年蛋”的皮蛋雖然外觀呈墨綠色,品嘗起來卻有陳年奶酪的風味,且其製作時長並非如名字所示有千年之久,只需腌制幾個月。
正如這本美食書籍所描述的那樣,當代中國美食代表著對過去價值的傳承、對國家烹飪實踐的重新關注,以及對優質食物的廣泛尊崇。(作者薩拉·庫卡拉,唐亞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