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雪涛任南开大学校长 龚克不再担任
發佈時間:2025-08-04 09:52:37 | 來源:法治日報 | 作者:鄭寧 | 責任編輯:楊俊康剛剛過去的一週是全國智慧財産權宣傳周。各地圍繞“智慧財産權與人工智慧”主題,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,進一步提升全社會尊重和保護智慧財産權意識。在最高人民法院近日發佈的一批智慧財産權典型案例中,多起案件涉及文化産業領域。這不僅彰顯了司法機關對文化産業智慧財産權保護的重視,更折射出科技賦能的當下,文化産業智慧財産權保護的重要性。
智慧財産權保護與文化産業發展息息相關。智慧財産權不僅能激發創作者積極性,促使更多優質文化産品涌現,還能促進文化貿易,推動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。以電影《哪吒之魔童鬧海》(以下簡稱《哪吒2》)為例,其背後智慧財産權的精細化運營與嚴密保護,為票房奇跡奠定了堅實基礎,成為文化産業智慧財産權成功運用的範例。
當前,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浪潮奔涌,人工智慧(AI)深度融入文化産業,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文化産業的生産、傳播與消費模式,極大提升了文化産業的創造力和生産力。以電影領域為例,AI在劇本創作、場景搭建、分鏡頭設計、後期製作、宣發推薦等環節的運用,能有效降低製作成本、提高生産效率。《哪吒2》中AI的深度應用,就展現出科技賦能文化産業的巨大潛力。
然而,科技是一把“雙刃劍”,AI在為文化産業帶來機遇的同時,也給智慧財産權保護帶來諸多新挑戰。在版權認定方面,AI生成內容是否受版權保護爭議不斷。獨創性是判斷AI生成內容是否受版權保護的關鍵標準。此前在首例“AI文生圖”案中,法院認定使用者通過調整參數、選擇提示詞等行為體現獨創性,因而享有著作權。但也有不同觀點認為,AI生成內容缺乏人類直接創作,若承認其版權可能導致大量無主作品涌入公共領域,擾亂版權市場。即使承認AI生成內容具有獨創性,其版權歸屬於AI開發者還是使用者,也存在較大爭議。這導致一旦出現侵權糾紛,難以準確判定責任主體。
另一方面,AI使得侵權行為更加隱蔽、複雜。比如利用AI可以深度偽造音視頻、快速“洗稿”、非法切條傳播影視劇片段、“魔改”影視劇,生成海量侵權作品,並通過演算法進行推薦,給版權監測和維權帶來很大困難。
在AI時代,智慧財産權是文化産業創新發展的核心驅動力。唯有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,明確權利歸屬,才能為文化産業的創作、傳播、交易提供有力支撐,從而激發創作者持續産出優質內容。而面對新挑戰,需要從多維度發力,全方位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。
首先,要進一步完善法律制度。我國著作權法等法律法規對於AI相關智慧財産權問題的規定相對原則,需要進一步細化和完善。要明確版權歸屬和獨創性標準,明確如果人類創作者在人工智慧生成作品的過程中存在實質性干預(如選擇參數、修改生成內容、進行後期編輯等),則該作品應被視為人類創作者的作品,受到著作權保護,從而激勵創作者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創新。此外,還應明確人工智慧訓練數據的版權規則,將非商業性使用和商業使用的數據,分別納入著作權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制度框架下,平衡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以及人工智慧産業創新發展的需要。
其次,要強化技術賦能,進一步提升技術監管水準。面對AI時代侵權行為的隱蔽性和複雜性,必須借助技術力量加強監管。比如,利用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、可追溯的特性,對文化作品的創作、傳播過程進行全程記錄,為版權歸屬和侵權認定提供可靠證據。開發基於人工智慧的版權監測系統,通過實時分析海量網路內容,及時發現侵權線索。
最後,要構建協同治理格局。文化産業智慧財産權保護涉及多部門、多領域,需各方協同合作、凝聚合力。監管部門應加大執法力度,實現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全領域監管;司法機關應統一裁判標準,加大侵權懲罰力度,切實維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。同時,加強智慧財産權宣傳教育,提升創作者和公眾的智慧財産權保護意識。企業作為創新主體,要增強智慧財産權保護的內生動力,建立健全智慧財産權管理制度,加強對自身創新成果的保護,並尊重他人智慧財産權。行業協會應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,制定行業自律規範,加強行業內智慧財産權糾紛的調解和處理。
文化産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,承載著傳承與創新的歷史使命,是推動社會進步、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力量。在AI時代,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,對於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、促進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。為此,要積極構建全方位、多層次的智慧財産權保護體系,持續優化文化産業智慧財産權生態,為文化産業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,推動文化産業在新時代實現更加繁榮的發展。
(作者係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産業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、教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