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為7月19日展演現場。本報記者史曉多攝
一束白光無聲地傾瀉而下,將舞蹈少年籠罩其中,他們舞動的手掌如飽蘸能量的巨筆,擦過紗幕時留下熾熱的光痕……7月19日晚,河北會堂,來自石家莊市特教學校的17名學生,為現場千余名觀眾帶來舞蹈《吹吧!白洋淀的風》,整個節目猶如一幅由光與影、力與美共同繪就的優美畫卷,令現場觀眾陶醉其中。
為生動展示全省特教學生文化藝術教學成果,激發全社會扶殘助殘、共同關心關愛殘疾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強勁動力,當晚,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、河北省教育廳、河北省殘疾人聯合會主辦的“在燦爛陽光下”——河北省特教學校學生藝術展演精彩上演。
整場演出由我省各地特教學校100余名特教學生擔綱,14個節目通過“心聲”“心舞”“心流”“心躍”四個篇章,生動展示特教學校孩子們在陽光下的成長歷程,表現他們熱愛生命、堅強勇敢、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。
“我們歷經兩年時間,編排了舞蹈《吹吧!白洋淀的風》,孩子們通過反覆練習,用整齊劃一的動作傳遞視覺震撼。”石家莊市特教學校舞蹈教師趙鈺介紹,為了打破“無聲”與“藝術”的界限,他們通過手語老師同步指揮節奏、地板震動感知節拍、視覺信號引導動作,讓孩子們在舞臺上完美展現優美舞姿。
古箏、笛子、鋼琴等樂器在孩子們手中奏響優美的旋律,情景朗誦《愛的回聲》、童聲合唱《彩虹》等節目引來陣陣掌聲。“孩子們在舞臺上的每一個完美轉身、每一次精準跳躍,背後都是數百次的失敗與重來。”邢臺市特教學校藝體中心副主任崔靜等教師,帶領該校18名學生,為觀眾帶來舞蹈《心語》,節目以該校師生的真實故事為藍本,展現特殊孩子們倔強生長的生命力量和特教老師們的無私大愛。兩種力量交織呈現出的動人詩篇,讓不少觀眾紅了眼眶。
“以美育人,以文化人,要讓每個生命都能在美的滋養中獲得尊嚴與成長的力量。從內向怕生到敢於説話,自信展現自己,孩子們不僅性格變得開朗,社交能力也大大提高,藝術讓孩子們感知到了這個世界的豐富與溫暖。”崔靜説,特殊教育學生的成長凝結著一線教師的艱辛付出,而珍愛、尊重和善待則是幫助孩子們健康學習、快樂成長的密碼。
表演古箏獨奏《戰颱風》的唐山市特教學校學生劉郅璐患有視力障礙,參加完本次展演後,她將前往武漢參加第十一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,為了把《戰颱風》表演完美,劉郅璐和音樂教師殷桐經歷了無數次艱辛磨合。“不能因為路途遙遠而放棄夢想,只要堅持不懈努力練習,就一定會有收穫。相信自己,你能行。”劉郅璐説。
本次展演中,還有不少父母陪著孩子前來。來自滄州市特教學校的16歲少年高榮澤表演了笛子獨奏《春到湘江》,悠揚清脆的笛聲響徹現場。“平時和孩子一起聊天、做遊戲,還常和孩子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,孩子這次表演太棒了!感謝學校,感謝老師。”看了孩子的表演,父親高俊海十分高興,言語中充滿感激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展演主創團隊成員以志願者身份參與到演出中來,為每個學生設計個性化演出訓練方案。有的團隊成員用遊戲化教學方法為學生緩解焦慮,有的成員為智力障礙學生簡化動作分步教學,還有些成員自學手語,連續幾週陪學生排練。
“在內容上,展演突出孩子與父母、孩子與老師、孩子與愛心人士、孩子與祖國這幾組關係,目的是表達從小到大、層層遞進的‘愛’是如何像陽光一樣灑在孩子身上的。”本次展演總導演胡雅莉介紹,在視效上,則以特教學生豐富多彩的繪畫和手工作品為主要元素,同時採用交響樂情感鋪陳、光影藝術重塑空間美學等多維藝術手段,對演出主題進行藝術呈現。
演出最後,全體參演的特教學校師生共同登臺,用手語、歌聲表達對家人全力支援的感謝,對老師辛勤培育的敬意,對學校和社會關愛幫助的銘記以及對美好未來的期盼。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介紹,本次展演藝術化展現了近年來我省特殊教育的發展成果,體現了全社會理解、尊重、關心、幫助殘疾人的良好氛圍和環境,表現了我省特教事業所蘊含的人文關懷和溫暖圖景,為特教學校老師和孩子們感人的演出點讚,為孩子們自強不息的精神點讚。